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簡稱上海應物所)成立于1959年,原名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2003年6月改為現名。擁有上海嘉定園區(約400畝)和甘肅武威園區(約1000畝)。
上海應物所是國立綜合性核科學技術研究機構,以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高效能源存儲與轉換等先進能源科學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同時兼顧核技術在環境、健康、材料領域的若干前沿應用研究,致力于熔鹽堆、釷鈾燃料循環、核能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研究所總體發展目標是用15年左右時間,以提高核能安全性、核燃料長期供應及放射性廢物最小化為目標,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MSR)的系統驗證和工業應用。
機構設置:分為研究部門、支撐部門、管理部門三大類。建有“中國科學院微觀界面物理與探測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低溫超導高頻腔技術重點實驗室”。按照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依托上海應物所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
突出成果:建所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項,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建造的1.2米回旋加速器,后改建為1.4米等時性回旋加速器并在其上完成新核素Pt-202的合成與鑒別,實現了我國在新核素合成領域零的突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超靈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質譜儀;研制生產出我國第一個載入國家藥典的放射性藥物。承建并運行的上海光源是一臺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由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政府共同向國家建議和建設,于2004年底開工,按期于2009年4月竣工。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之一,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用戶最多的大科學裝置,是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學研究平臺。獲各類科技獎項200余項。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及其團隊榮獲“2011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重離子核反應的集體效應、奇異核產生及其性質研究”、“重質量豐中子新核素的合成鑒別和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相對論重離子碰撞中的反物質探測和夸克物質的強子譜學與集體性質研究”、“多元、協同生物傳感界面的設計、組裝及生物分析應用研究”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全相干自由電子激光的前沿實驗研究與新原理探索”榮獲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吧虾9庠磭抑卮罂茖W工程”、“突破釷基核能系統核心技術,建成原型系統”入選中科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標志性進展。“合成新核素鉑-202”、“發現反氦核”、“建成上海光源”和“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研發”等四個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志性科技成果”。
交流與合作:上海應物所堅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與英國、瑞士、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巴西等國家的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正式的所級合作關系,如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英國DIAMOND,瑞士PSI,德國BESSY-II,意大利ELETTRA、INFN,日本的SPring-8、KEK、韓國PLS、新加坡SSLS、澳大利亞的Aus Synch、美國的BNL、ANL、LBNL、SLAC。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工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加拿大核科學實驗室簽訂了合作協議。
學術刊物:主辦《核技術》《核科學技術(英文版)》《輻射研究和輻射工藝學報》等學術刊物。上海市核學會、中國核學會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分會掛靠本所。
您可能喜歡
-
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3886
-
清華大學
4796
-
江蘇大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4987
-
中國科學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4914
-
遠大醫藥
6269